-
用市场活力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怎么处理?这一问题已成为华东地区很多高校共同面对的难题。一方面,学校自行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属于违法;另一方面,寻找合适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实属不易。由于危险废物在现实中成为稀缺资源,动辄数万元的订金以及高昂的处理费用,让很多危废产生单位望而却步。 为什么危废处理单位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导权?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调。 一是各地长期以来往往重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而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二是危险废物长期以来是特许经营,需要层层审批。目前,一些地方虽然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但附加要求过高,明放暗不放。 三是随着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公众环境意识逐渐提高,一些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建设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环保要求,逐步退出了市场,而新的处置单位还没有建成,留下了空档。 近年来,环保部门加强了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堵住了企业不合规的处置途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为严重污染环境,极大地威慑了产废企业,提升了企业的守法意识,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需求进一步增加。 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但当务之急,必须快速提升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彻底解决市场失衡的问题。各地要重视危险废物处置,将危废处置纳入当地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切实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将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限下放***地市级环保部门,增加各级基层环保部门的权限,减少行政审批干预。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全方位参与集中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鼓励企业自建处置设施,就地消化,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让广大企业成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积极投资者和红利获得者。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督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建设和运行,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发布时间:2022-11-10
查看更多 -
物资回收中废料处理注意回收中废料处理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在再生塑料基地,有时我们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而这些和原料有着直接关系.以下便是实例. 我们在物资回收过程中发现.一家生产pp再生料的企业买了十吨装硫磺的原料编织袋,原料不错,价格也合理.但是买回来后,和其它白原料袋放在一起,等到清洗好,到造粒机生产,出现了问题.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让人呼吸难受,连续换气通风也不行,造出来的颗粒发泡.只能停产,所有原料全部第二次重新认真清洗,延长浸泡时间,超后再造粒.情况有好转,但是颗粒还是发泡的,导致场地上所有原料造出来的四十吨颗粒全部有点发泡,且带点怪味.降低销售价.用户回去使用,拉丝容易断,味道难闻,只能掺和其它料使用,连注塑的制品表面光洁度都达不到!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家pe颗粒加工厂,拉了化工厂的原料包装袋内膜,拉回来几天,发现堆放该原料地四周的青草全部枯死.没留意而进行清洗,数千条鱼全部白肚皮朝上.后果很严重!第三类:该加工厂靠大河边,进了一万多条印染厂的原料袋,本以为影响不大,没想到颜料很厉害,四小时清洗好,竟让100米河道慢慢变色,好事者的举报电话也让环保检测的赶到了现场!造粒厂家在回收原料时一定要注意,有刺激性味道,包装有毒有害化工原料的废塑料,一定要搞清楚,能否生产!否则,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也会亏本!所以,物资回收的处理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2-11-10
查看更多 -
海洋塑料污染目前已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前,有摄影师在洪都拉斯的罗坦岛海域拍摄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这里原本清澈的海水如今已被大面积的塑料垃圾覆盖,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之海。 潜水员想潜到海里,但是,望着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塑料垃圾,潜水员的脸上露出无奈痛苦的神情;摄影师从海底拍摄到大量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其它垃圾漂浮在海面上,挡住了射进海里的阳光;漂浮的塑料勺和塑料叉子在海草中间比比皆是。 据了解,这些塑料垃圾大部分来自附近的危地马拉,当地正直雨季,雨水将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垃圾冲进河流,汇入大海。海洋保护组织“蓝色星球社会”一名成员说,这是他见过的严重的塑料垃圾污染案例。 海洋塑料污染目前已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据估算,每年有480~127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相当于沿海地区每1米海岸线上有100~300个装满塑料的购物袋。当塑料制品进入海洋,它将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阳光会让它不断分解、老化、卷曲,潮水会把它撕裂,从我们手边的塑料袋、矿泉水瓶和外卖餐盒变成越来越小的肉眼看不见的颗粒,之后进入食物链。 海洋中的绝大多数鱼鸟都饱受塑料制品的摧残,死于营养不良、肠梗阻或是塑料吸附的有毒物质。这些塑料制品就像温柔的杀手,在生物体内沉积、聚集,之后夺走它们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2-11-10
查看更多